close

  討論會會當鋪場。唐大柏攝
  沈昌健與機車借款沈克泉(右)合影。新華社發
  今年6月17日,本報較早推出長篇通訊《聽油菜花開的聲音》,引發社會各界熱烈關註。一時間,各類媒體或紛紛轉載刊播,或跟進採訪。今天,應廣大讀者要求,再次推出本報記者長篇報道,從另外一個角度,京站美食講述美麗的油菜花背後,沈克泉、沈昌健農民父子艱辛探索的坎坷之路。
  一顆油票貼菜種子的成長,歷經春夏秋冬。
  研究雜交油菜的農民父子,遍支票貼現嘗酸甜苦辣。
  本報記者在長達一年的採訪中,探尋到沈克泉、沈昌健感動中國的故事背後,有一些曲曲折折而又耐人尋味的事情。今年6月17日本報通訊《聽油菜花開的聲音》發表,隨著央視、眾多網站的傳播紅遍全國,也引發了一些爭論。
  11月11日,爭論在長沙的一場討論會上產生,焦點是:農民能不能搞科研?農民搞科研應不應該支持?農民搞科研應不應該宣傳?
  翌日——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閉幕。全會公報指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讀著全會公報,人們心中對圍繞沈氏父子的這場爭論有了明確的答案。
  農民搞科研是不務正業?
  “農民就是種田的,搞科研是不務正業,是歪門邪道!”11月11日上午,湖南農業大學油料研究中心會議室內,氣氛緊張。由湖南省農業廳主持召開的臨澧縣農村實用技術研究所油菜選育工作座談會正在舉行。會上,一個主管部門的代表這樣說。
  一張橢圓形會議桌,湖南省農業廳糧油作物處、湖南省種子管理局、常德市縣兩級農業部門代表、沈昌健科研團隊、相關新聞媒體記者、專家教授圍坐四周。
  “他們兩代人做這件事,付出了巨大艱辛,精神可敬。兩位副省長也作了批示。請大家就如何將其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怎樣使之科學合法併成為市面上推廣的品種,暢所欲言。”會議主持人、湖南省農業廳糧油作物處副處長餘培玉說明召開會議的初衷。
  沈昌健回顧了自己一家兩代人歷經35載研究雜交油菜的過程。
  臨澧縣科協退休幹部沈文祥敘述了自己由懷疑到信任,再到支持沈家父子搞科研的經歷。
  沈昌健彙報示範情況:“2010~2011年在澧縣大坪鄉做示範,5畝沈油雜202,畝產225公斤……國家高新品種科技示範園油菜種植示範負責人李遠華寫來證明信,說臨澧縣油菜研究協會提供的沈油雜202新組合,試驗5畝,畝產225公斤,與2010~2011年度全國參試的135個雜交油菜比較,具有以下優勢:莖稈粗,分支多,莢長角密,籽多飽滿,畝產達225公斤,增產幅度達35%;抗倒伏及抗病蟲害和抗冰凍能力強。”
  剛說完,上述主管部門的代表質問:“剛提供的數據有沒有經權威部門測產?”
  另一個主管部門的代表發言,稱自己到過沈昌健的科研基地,承認他們600多個材料的真實性以及沈家油菜稀植省工的特點。“但是農民提供的那些數據,我不說是假的,但也不相信是真的。”
  該代表說,自己從1989年起一直在此部門工作。1998年,沈家因為“友誼三號”未經審定銷售、將常規種子冒充雜交種子,被處罰;2002年,主管部門再一次處理“友誼三號”事件。
  沈文祥皺眉,沈昌健繃緊了臉。
  沈家被處罰的那段故事,沈文祥曾向記者講述過。
  1998年秋日的一天,沈克泉父子來到沈文祥辦公室。沈克泉一把抓住沈文祥的胳膊說:“文祥,你要幫我。”
  原來,沈克泉經過多年試驗培育出油菜品種“友誼三號”,名聲傳開,一些外地農民慕名前來買種子,沈克泉於是擺了個地攤。
  主管部門的人找上門來,說農民不可能搞出發明,認定沈克泉的種子是假冒偽劣品,要對其進行罰款。
  沈文祥這幾年來看著沈克泉辛辛苦苦研究,不相信種子是假冒偽劣的。沈文祥出主意:將你的油菜拿到種子站與推廣的品種進行比較,不同就說明不是假冒;讓種過你油菜的人寫證明信,農民說好,就證明其不是偽劣產品。
  一經比較,沈克泉的油菜比別的品種的油菜植株大、分枝多;證明信也從四面八方飛來。
  石門縣蒙泉鎮的佘宏慶在信中說:“栽種了‘友誼三號’油菜的農戶都誇好,我栽了1.9畝,平均畝產370斤。”
  過了一段時間,又要罰款,這次只認定是假冒,說沈克泉從外面買的種子充作自己的“友誼三號”。
  這下,沈文祥也沒有主意了,他問沈克泉:“‘友誼三號’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研究出的?”沈克泉一再保證。“既然這樣,咱們就去申請專利。”次日,沈文祥帶著沈克泉走進常德市專利事務所。
  得知沈克泉的雜交油菜選育方法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後,臨澧縣某部門曾派人找沈克泉,提出合作開發沈克泉選育的雜交油菜,條件是他們占大股份,沈家父子占小股份。
  沈克泉拒絕了。此後,又發生了很多事情。
  2001年上半年,主管部門找到沈家父子,以“友誼三號”未審先推,沈家“販賣假冒種子”,處以罰沒。
  縣政府法制辦領導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沈家父子研究的“友誼三號”雜交油菜種子已獲縣政府頒發的科技獎,又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而且農民試種示範均增產增收,科研試驗示範應與販賣假冒種子有嚴格區別,不應該處罰。
  其實,自1998年“假冒偽劣種子”事件後,沈家就不再賣種子。很多外地人找上門來要種子,對第一次上門的,沈家都免費供給;再來,就收三五元的成本費。那時市場上的種子十元一包。
  2001年9月的一天,主管部門來人跟沈克泉說,省里來油菜專家了,想和你交流一下。沈克泉高高興興跟他們走。剛出門就被推進汽車。車子開進了派出所。第二天,又有人找到沈昌健:“跟我們走,有話問你。”沈昌健被關進了縣拘留所。沈克泉被放回家才知道,有人擔心抓老人鬧出事來,改抓兒子。沈昌健的妻子朱春貴趕緊找律師幫忙,通過法律程序,找到省農業廳,關押了22天的沈昌健才放出來。
  才鬆口氣,沒幾天,沈克泉再一次被帶走。家裡的種子被全部搜走。
  沈克泉被關了一個月。律師找相關部門說理,他才被放出來。
  “我們只是想搞出一個高產的油菜品種,為農民謀福利,何錯之有?他們為什麼要阻撓?”時隔多年,沈昌健仍氣憤不已。
  11日的會上,主管部門代表繼續闡述自己的“道理”:當初接觸沈克泉時,就覺得他是個門外漢。如果“貴野A”確實很珍貴,給沈家父子搞,註定是浪費了。資金實力也不足,種子未經審定,不可能將科研經費給農民。也沒有科研條件,就是給你經費,你也搞不出來。
  一位同志接著發言:“現在的油菜品種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多得農民都不知道種什麼油菜品種好。農民就是種田的,搞科研是不務正業,是歪門邪道!新聞媒體宣傳農民搞科研,是誤導農民,會把農民引入歧途。”
  會議在繼續。
  投影儀上出現一張表格——“2007年—2008年度湖南省油菜新品種區試結果”。
  “看前面的表現,‘沈油雜’並不是那麼好。”發言的是一位專家,邊說邊拖曳鼠標,指向“沈油雜202”那一欄,“這個組合當時在參加測試的12個組合中排倒數第一。”
  幻燈片切換到另一張,是2009年的區試結果。“‘沈油雜819’沒達到標準。這個組合也被淘汰。”
  沈昌健望著投影儀,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黧黑的臉上,透出驚訝。
  沈氏父子倆很早就開始研究“雙低”油菜(編者註:“雙低油菜”是指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菜籽餅中的硫甙含量低的油菜)。2001年,沈克泉帶著新轉優的實驗種子來到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品質測試中心申請檢測,雖然這次沒有成功,但證明方向正確,轉優趨勢明顯。2004年,沈克泉和沈昌健再次來到中國農科院,對自己新育的10個品種進行檢測,“沈油雜202”和“沈油雜819”兩個組合都達到了國優雙低標準,並下發了雙低標準報告書。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次的區試顯示未達到雙低標準。但是,即使那次我們失敗了,就能夠說明我們永遠也不會成功嗎?”沈昌健不服氣。
  “農民到底該不該搞科研,值得商榷。”
  “發現一個新材料、新方法,要有理論支撐。如果它是一個新材料,確實有研究價值,但現在誰能保證它是真的?還有種種不明確。”
  否定與懷疑,伴隨窗外風雨聲,在會場上瀰漫。
  “農民搞科研,從哪裡去弄錢?”
  會場上,有這樣的論調:既然農民不宜搞科研,那麼他們蠻幹的精神也是不可取的,這樣的事跡不該宣揚。還有人指出他們資金實力不足、科研條件簡陋的問題。
  確實,為了一個雜交油菜夢,沈家負債纍纍。
  2000年國家頒佈《種子法》,規定“未通過國省兩級審定的作物新種子,一律不得推廣、生產和進入流通環節”。這意味著,他們的油菜研究,在種子審定前,不會有任何收益。35年過去,只有投入,沒有回報。
  資金如何籌措?
  1996年將作為家裡經濟來源的中巴車賣掉後,一家人的生計就靠著家裡種的五六畝糧田和菜地。農閑時,沈昌健在工地上幫工,挑磚、擔水泥;朱春貴外出做些小生意貼補。
  一面努力掙錢,一面想方設法節省開支。記者今年正月初九去沈昌健家採訪,與他們同住。在洗漱間,記者見到一條破了好幾個洞的毛巾,一問,已用5年。沈昌健的大女兒沈玲是衡陽師範大四學生。今年8月25日開學,學費沒著落。朱春貴的父母都年近70歲了,二老種了十畝地,父親是木匠。老父親說:“我才做完一批木工活,賺了1萬元,你先拿去吧。孩子讀書要緊。”
  沒有科研經費,只能貸款。
  “法律規定種子不審定不能賣。科研單位有專門的資金支持,可我們農民搞科研,從哪裡去弄錢?如今我們家在鄉裡名氣是最大的,但也是背債最多的。真的快背不動了!”朱春貴曾這樣對記者說。
  “農民利用經驗進行科研,應當鼓勵”
  牆上的掛鐘滴滴答答走著,會議已持續很長時間。
  “農民是可以搞科研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雲開口了,“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利用他們的經驗進行科研,應當鼓勵。”
  官春雲說,2007年武漢國際油菜大會上他曾見過沈克泉及他的油菜。由於當時會議行程安排緊張,他沒來得及與沈克泉細聊,匆忙中建議他們找當地農業部門,按程序來搞。
  “傅廷棟院士對你們父子倆印象很深。”官春雲對沈昌健說,“前不久在海南參加一個會議時,我們還聊起國際油菜大會,他說當時很想邀請你們進會議室參加。”
  傅廷棟院士被譽為“中國雜交油菜之父”。2004年,沈氏父子曾慕名跑到武漢,將自己的油菜照片給傅廷棟看。
  “沈老,您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學習。”傅廷棟被他們的故事感動,找出7個較為對口的種質材料送給沈克泉父子,並給他們畫了一張圖紙,說明如何轉優。
  分別的時候,天空下起了雨。細心的傅廷棟見他們沒帶雨具,連忙送上兩把摺疊雨傘。
  綠色碎花的雨傘,遮擋的豈止是自然界的風雨!
  會場上,坐在沈昌健旁邊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畢業生、江西農業大學教師付東輝。
  付東輝一邊播放幻燈片,一邊向與會專家介紹“貴野A不育系”的特點、目前的鑒定情況及合作進行的新品種選育和特殊優異材料研究的進展。
  結識,始於油菜。2006年12月,付東輝在華中農業大學讀博,研究方向為油菜遺傳育種。一次,付東輝在網上看到一個名為“一種雜交油菜的選育方法”的專利。專利介紹利用貴州山區發現的特異油菜籽,選育出的雜交油菜分支多、產量高、抗性好、綜合能力高。“產量比普通商業化品種高出近50公斤,這是非常少見的。”
  繼續搜索,申請專利的地址——“接龍村”。
  一個農村地址!既非科研單位也不是高等院校,農民能做油菜育種及雜交?付東輝有些懷疑。
  國際油菜大會召開後,付東輝在網上看到對“勇闖國際大會的老農”沈克泉的報道,更是驚訝。
  付東輝當即找到專利上留的那個地址,給沈克泉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拜訪。
  到了臨澧,沈克泉在試驗地里迎接他。
  這是怎樣一塊油菜地啊!植株碩大,根系發達,分枝多,莢連著莢。一眼望去,就像一個碩大的盤子。付東輝仔細觀察,莢長都在20公分左右(一般只有7~10公分);顆粒達28~32粒(一般只有20粒);分枝有二十幾個(一般只有9個)。而且每蔸的株距很遠。沈克泉告訴他,這是他們研究出的“沈油雜202號”。這種油菜一畝只需栽2000蔸,千粒重有4.5克,而一般的油菜一畝要栽近萬蔸,千粒重只有3.3~3.8克。付東輝驚奇不已,這是他從未見過的。
  沈克泉帶付東輝去參觀他的科技園,裡面是最核心的油菜種質材料。園內有幾十個大棚,大棚又套小棚,每個棚都有編號,高矮不同、品種不一的油菜都系有身份牌,上面寫著“某某組合”字樣。有多達30多個分枝的材料,有的甚至4次分枝;有角果長達30公分的材料;以及“貴野A”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
  沈克泉向付東輝講述了他與雜交油菜的故事。最初兩年,沈克泉利用本地油菜與花粉對野油菜進行人工授粉雜交。由於花粉成分複雜,油菜品性不穩定,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他去請教農科站專業技術人員,技術人員建議他選擇與野油菜相包容的好品種雜交。沈克泉給各地養蜂的朋友寫信,請他們寄來當地良種雜交配種。
  1984年,他們成功選育出具有稀植、高產、省工、省種的雜交油菜新組合“友誼三號”,連續兩年在全縣大面積示範種植,每畝平均產油菜籽330斤,最高坵塊畝產達370斤。1987年2月,“友誼三號”油菜新品種獲臨澧縣科研成果三等獎。
  “沈老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摸索、讀書思考,做雜交油菜研究完全是有可能的。有人認為農民沒能力搞科研,也搞不出成果,那完全是對農民身份的一種偏見。”付東輝經常向懷疑他們的人闡述這個觀點。
  2009年,沈克泉病重,付東輝去看他。沈克泉委托付東輝:“這是個好東西,你一定和昌健一起,將它研究出來,造福農民。”
  付東輝曾對記者說出當時的感受:“沈老身患重病,記掛的仍是油菜。自討苦吃,卻不是為了自己。我們這些讀了大學的後輩,又有什麼理由不全力以赴呢?”
  “我於2011年8月開始正式與沈昌健合作。”付東輝在會上介紹說,他與沈家加強材料的交流,合作選育新品種;每年幫忙用實驗室專業的鏡紅外品質分析儀做品質分析,發現沈家的油菜雙低比例越來越高,從2011年的30%到2012年的50%,今年8月份送來兩批共600多份材料,經檢測,75%達到雙低。含油量45%以上的有40多份。
  “沈老最早的品種‘友誼三號’是用核不育配製的,後來沈老再從野生油菜與普通油菜雜交的後代中分離出了一個不育系,命名為‘貴野A不育系’。”對於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貴野A不育系”是否是新的不育系的問題,付東輝稱他去年才開始做雜交鑒定,發現不育非常徹底,“但要完全鑒定還需要時間和一定的資金。”
  會場外,雨還在下。
  “當年還有誰支持他們搞科研?”
  “黃菘。”
  “哦,黃菘,已經過世了。”
  兩個代表小聲議論著。
  他們說的黃菘,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油菜專家。
  1999年5月,常德市知識產權局將沈克泉的專利介紹給常德市湘北種子公司,公司請黃菘評估油菜材料的價值。
  不久,黃菘給沈克泉去信:“上次看了您的油菜材料,認為觀察到的不育材料可能屬核不育類。您能長期堅持做這項工作,其毅力和志向使人深受感動。我們認為您種植的材料有兩個特點:分枝發達,適合稀植。組織質上尚不符合當前發展雙低油菜的要求……”
  為幫助沈克泉的油菜向雙低轉化,2000年6月,黃菘給沈克泉送去兩個優質雙低材料和一本《優質油菜種植技巧》的書。沈克泉也將自己的不育系材料交給黃菘研究。
  2001年7月,沈克泉與沈昌健來到湖南省農科院,向黃菘請教兩系轉三系的方法。臨別時,黃菘握著沈克泉的手,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的立牌前合影,將一段科技工作者幫助農民搞科研的佳話永遠定格。
  “你們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從採訪沈氏父子的故事開始,記者聽到的,大多是支持的聲音。
  6月17日,本報一版刊發通訊《聽油菜花開的聲音》,引起廣泛關註。讀者給記者發短信、向編輯部投遞讀後感,表明自己的感動與支持;企業家提出願無償資助他們的事業;中央電視臺駐湖南記者站聞訊前去深入採訪。
  10月27日、28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以“出彩人生:中國夢我的夢·兩代人的超級雜交油菜夢”為題作了專題報道。
  10月30日,在第13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講述了沈昌健父子的追夢故事,指出網絡應聚集和傳播這樣的正能量。當日,《聽油菜花開的聲音》一文再一次在網上引起熱議,眾多網絡媒體紛紛轉載。中央、省市媒體記者趕往油菜田,給沈昌健送去鼓勵,湖南省委網宣辦副主任屈貴全帶領紅網、華聲在線等相關負責人前去慰問,送去8萬元扶持資金。
  11月8日,常德市委書記王群專程來到沈昌健的科研基地調研。王群對沈昌健父子的精神給予高度肯定,指示市財政局把沈家的油菜研究項目列入市級財政預算,並鼓勵沈昌健:“農民搞科研的積極性,理應受到保護。”
  常德市科協主席李守海給沈昌健送去了電腦、照相機和慰問金,說:“油菜是農民的油罐子,肥堆子,錢袋子。農民做科研,要及時瞭解最前沿的信息,我們大力支持!”常德市農科所副所長楊宏承諾:“你們自己做科研,技術條件、科技手段肯定都沒有專業院所強。我們那裡的設備、設施為你開放,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也隨時為你解答難題。”常德市農科所年輕的油菜專家、“常德市科技之星”朱傳霞還將課堂搬到沈昌健的油菜基地,實地解答沈昌健遇見的難題。
  不少種業公司、油脂公司聯繫沈昌健,稱願意買他們的種子,用他們的菜籽加工。沈昌健答覆他們,等種子正式通過國家部門的審定後,一定和他們正式合作。
  全國勞動模範、澧縣棉農畢承松的侄女畢家蓮給沈昌健發短信:“您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伯父。您跟他一樣將一輩子奉獻給了土地,您追逐油菜夢,我伯父是讓棉花高產,你們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農民搞科研,最大的難題就是技術和資金。這麼多人到我的油菜田裡,給我帶來資金,帶來信息,帶來經驗,這些都是給予我的寶貴財富,我倍感珍惜。我一定不辜負大家。”沈昌健對支持他的人表達決心。
  雨小了,會議接近尾聲。
  湖南省農業廳糧油作物處處長許靖波作總結:下一步,將組織相關科研院所,儘快對沈昌健父子的育種材料進行科學鑒定。讓農民夢寐以求的雜交油菜新品種早日通過審定,造福國家和百姓。
  “明年春天,請你們再來看油菜花開!”
  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正式發佈。
  全會強調,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1月1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報道《湖南:父子兩代的“超級雜交油菜夢”》。
  節目配發編後語:“咬定青山不放鬆,靠著勤勞和智慧,改變產量的油菜花可以盛開,改變生活的夢想同樣可以盛開。這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庭故事,也是我們共同的勵志故事,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動,中國夢就能在億萬中國人的雙手中綻放。”
  11月20日,沈昌健及團隊與常德同德學院簽訂協議,雙方共建“常德市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德學院院長管天球說:“我們支持農民搞科研,我們還要培養農民科學家,消除偏見。”
  11月25日,臨澧縣委縣政府下發《關於開展向沈昌健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充分尊重和大力弘揚人民群眾創新創業的精神。
  11月26日,新浪網發佈新聞:沈克泉、沈昌健入選2013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物。
  11月27日,常德市第五屆科協代表大會召開,沈昌健領銜的油菜研究協會被評為先進集體。中共常德市委書記王群在會上說:“我今天在會上強調,科研工作者不僅要幫助他們,還要向他們學習,帶領全市人民搞科研創新!”
  12月6日,湖南省農業廳糧油處的同志來到沈昌健的油菜基地。考察人員表示,等種子正式審定後,省里將幫助他們大面積推廣;如果需要技術人才,省里隨時派專業人員過來相助。
  12月10日,記者再次連線沈昌健。
  電話里傳來這位憨厚的湖南農民有力的聲音:“風也好,雨也好,陰也好,晴也好,我們只管在地里幹下去!明年春天,請你們再來看油菜花開!”
  這是一個美麗春天的約會。(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周彩麗)
     (原標題:春天的腳步深深淺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eh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